發改委指出,《規劃》實施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推進統籌城鄉改革,提升發展保障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在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發改委認為,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的發展建設,成渝經濟區已成為西部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有在新起點上加快發展的良好條件。在新形勢下加快成渝經濟區發展,對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雙核”建設已有動作
“加快成渝經濟區建設,打造中國西部經濟增長極”是四川省“十二五”時期的重點舉措,也是確保整體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四川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劉世慶向記者介紹,“十二五”期間,四川和重慶將緊密合作,把工作重點放在成渝經濟區建設上,形成一個雙核經濟區。
作為成渝經濟區的“兩核”——四川和重慶早已不甘落后并有所動作。
四川省省長蔣巨峰表示,在《規劃》的大框架下,將圍繞再造一個“產業成都”,加快編制并實施成都天府新區建設規劃,啟動一批重大項目,促進成都經濟區率先發展。
四川的目標是,加強川南經濟區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加快培育新的重要增長極。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實驗區,啟動實施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加大川東北經濟區天然氣和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建設西部重要的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
重慶方面,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介紹,重慶將建設國家民用航空基地、全國重要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要的醫藥產業基地、特色中藥研發基地。
據楊慶育介紹,上述基地建設涉及的重大項目一共有83個,總投資估計達5000億元,如風電、軌道交通、數字機床、特高壓變電設備等項目建設在《規劃》中都有明確表述。
歷經多年等待,成渝經濟區規劃終于出爐。記者5日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復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依據《規劃》,成渝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
2015年建成西部重要經濟中心
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起始之年,《規劃》獲批意義重大,不僅有助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也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規劃》明確了成渝經濟區發展的近期和遠期目標,即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2020年,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資料顯示,成渝經濟區包括四川省15個市和重慶31個區縣,面積20.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