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舉行的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透露,“十二五”期間,上海要實施人口發展功能區戰略,統籌考慮和推動人口分布與城鎮體系構建、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等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城市發展模式轉變。
根據上海市人口計生委起草的“上海市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終期自評總報告”,上海依人口發展功能區域劃分為四大圈層。第一圈層是指外環線以內,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區,面積630平方公里,其中內環以內高密度區定為人口疏散區,內外環線間確定為人口穩定區。第二圈層指外環線以外,黃浦江、大治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2250平方公里,定位為人口集聚區。第三圈層主要包括通勤區以外的郊區縣部分,崇明縣除東灘和橫沙島以外的鄉鎮,面積3300平方公里,這里是上海主要的農田分布區,定位為人口穩定區。第四圈層包括崇明縣東灘和橫沙島、九段沙等區域,面積175平方公里,因為是自然保護區,定位為人口限制區。
到2020年,各功能區人口容量分別為第一圈層950萬~1000萬人,密度為15079人/平方公里;第二圈層900萬人,密度為4000人/平方公里;第三圈層350萬人,密度為1061人/平方公里;第四圈層2萬人,密度為114人/平方公里。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密度為3503人/平方公里,是全國人口密度的20余倍,與2005年相比,市域每平方公里增加6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