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香港人Jack(化名)是上海地產中介漢宇地產的一名區域董事,蕭條的市場行情沒有讓他空閑下來,而是越發忙碌,“6月份,110名左右業務員中先后約有30人離職,有的去賣服裝了,有的去賣手機了。”Jack感嘆,“從目前市場走勢來看,短期內不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一些員工看不到未來,只有悄悄離開。”
6月上海數千家中介門店“零成交”,大批業務員只能拿到1000多元的“底薪”。“1000多元只能維持吃飯、交通、通訊等日常基本開銷。”家住松江新城的小修是一家大中介的老牌業務員,他在上海閔行區蓮花路地鐵站旁的門店工作多年。松江區的九亭區域去年房價一路上揚,中介門店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而目前九亭大街等區域關掉的中介門店很多。
按照中介公司常用的管理層級,區域總監與分行經理是公司的重要保障,也是一線經紀人的老師和朋友,區域董事只需管好他們即可,然而Jack現在與一線業務員的直接溝通多了起來,“成熟的業務員是公司賺錢的基石,如果他們不堅守,一旦市場復蘇,公司損失就更大。”Jack說,眼下的行情,如果新開一家標準門店,約要30萬元,如開業一個月仍是“零成交”,就要考慮關門。
截至7月4日傍晚5點,上海“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二手住宅出售套數首次突破13萬套(130856套),為歷史最高紀錄。新政2個多月,二手住宅出售套數激增4萬多套。但激增的掛牌房源沒有給Jack和他的部下帶來好運,實際成交量不斷下滑。5月上海二手房成交環比4月跌71%,逼近三年來歷史低點。6月二手房買賣成交套數環比僅增長一成。
不過,Jack沒有消極面對,他把較多希望寄托在一二手房聯動上,借助門店資源,為同樣身處困境的開發商帶去更多客戶,從中坐收傭金提成。此外,日益火熱的住宅出租傭金提成已成為門店核心收益。
對于中介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漢宇地產發布了行業危機報告:從政策出臺時間跨度來看,到目前為止已2個月,政策尚未出臺完畢。正常運營的單體門店能容忍的持續虧損時間是3個月,而未來幾個月又是市場的傳統淡季,所以預計第一波中介門店關門潮將在7~8月份出現。每一次宏觀調控都會伴隨著一批房地產經紀公司的消失,這已成為一種常態。
中原地產董事總經理譚百強說:“對小型中介來說,目前環境下可能單月業績僅一兩萬元,運營成本則達四五萬元,所以關店是明智選擇。由于他們并不顧忌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等,因此完全可等市場回暖卷土再來。”
對于“小修們”的職業未來,中原地產華東及東北總裁陸成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電話采訪時表示,如這輪調控持續時間再長一些,上海中介或將消失50%,房地產經紀減員一半。在沒有交易量的情況下,一般中介公司無法堅持太久。按他的說法,上海或許有數萬名地產一線中介業務員離場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