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需求持續提升
中國醫藥[25.69 -2.02% 股吧]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11年1至2月份,我國中藥產品出口以亞洲市場為最大對象,出口數量占比77.97%,出口金額占比59.49%。歐盟市場出口數量占比居第二位,達10.02%,出口金額占比17.6%。在我國中藥出口市場前20位的國家或地區中,日本、香港、韓國、越南、臺灣省、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十個亞洲國家或地區占我國中藥出口金額的57.96%。其中,對日本一個國家的出口金額占比16.92%,略低于對歐盟17.6%的水平。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亞洲市場,中藥企業缺乏進入歐盟市場的動力,加上注冊成本過高,故傳統藥注冊的積極性不高。
華創證券此前有分析師認為,中藥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需求也正逐步放量,因國家醫改以及中藥產品被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醫保目錄,產品的基本需求得以擴大。近兩年,國內中藥市場日益受到行業重視。同仁堂近期表示,未來五年中醫藥事業將在政府的支持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公司將獲得快速發展;中恒集團旗下梧州制藥則在去年底與步長集團簽訂了五年期的產銷合作,公司2011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301%;東阿阿膠鑒于旺盛的產品需求,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投資2億元增建七個養驢基地;上市一年多時間的精華制藥計劃投入近億元建設中藥材基地,完善中藥業務產業鏈。中藥業發展引起市場供求相應變化,片仔癀、東阿阿膠等近年來紛紛對產品進行了多次提價。
同仁堂董秘告訴記者,“指令”的束縛是硬性的,但市場是靈活的。業內還有人士認為,我國在政策上應該加大對中藥出口的支持,政府之間的對話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從近兩天盤面來看,中藥材及中成藥加工板塊并未因限令受打擊,僅伴隨大盤節奏起伏,市場對中藥業的預期仍未改變。
近日,歐盟《傳統植物藥指令》開始全面實施,中藥企業未來出口受到市場關注。對此,多家大型上市中藥企業高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由于出口歐盟占市場總體份額較小,限令影響不大。
歐盟市場占比較小
同仁堂[36.89 -0.43% 股吧](600085)是2010年中成藥出口金額排名全國第一的中藥老字號上市企業。公司董秘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雖然歐盟限令有一定影響,但同仁堂在該地區業務量小,受影響微弱,且公司已協同該地區的客戶做了應對,提前加大發貨量,增加了儲備,為可能出現的市場變化留有調整余地。
天相投資顧問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同仁堂75%以上的中成藥海外業務集中在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市場,出口歐盟的比例很低。
片仔癀[64.47 -0.71% 股吧](600436)、中恒集團[34.53 -1.40% 股吧](600252)、東阿阿膠[45.95 -0.76% 股吧](000423)、九芝堂[13.13 -1.06% 股吧](000989)、精華制藥[26.19 -2.20% 股吧](002349)等中藥企業的負責人或董秘也對“指令”普遍平淡看待。據介紹,中恒集團和九芝堂產品銷售均以國內市場為主,因而限令“影響不大”。九芝堂在日本、東南亞雖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比重也很小”。產品出口量較大的是片仔癀,公司表示出口與國內市場各占一半,但出口以日韓、東南亞為主,歐洲市場很少。精華制藥對歐出口占有一定比重,但出口產品以化學藥品為主,公司苯巴比妥、保泰松等四個化學藥產品獲得了歐洲COS認證,中藥產品出口比重向來不大。東阿阿膠相關人士則告訴記者,公司產品在國內尚供不應求,不會受到歐盟“指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