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不僅擠壓了面粉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更讓身處低端面粉市場的上千家企業競爭加劇。相反,中高端面粉市場仍有極大發展空間,這給在資金和技術上有優勢的港資等企業提供了機會。
在香港上市的南順(香港)有限公司(00411.HK,下稱“南順”)15日晚間發布半年報,宣布其在廣東、江蘇、山東、四川的面粉生產戰略布局已然成形,以上四地將成為其覆蓋華南、華東、華北、華西四大市場的核心據點。南順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一個財年,該公司面粉產量達120萬噸。
根據中華糧網研究員盧峰提供的數據,2009年,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團有限公司面粉產量為194.27萬噸,居于首位;第二名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面粉產量為108.4萬噸,與南順120萬噸的面粉產量來比較,意味著南順已經超過中糧集團成為中國面粉業的第二名。
一家面粉加工企業高管說,內地的高檔餐館、賓館所需要的面包粉、糕點粉,南順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對于具體的市場份額,南順上海分公司和江蘇工廠有關人士都拒絕透露。
盧峰說,國內面粉加工業產能過剩,大量產能集中在低端面粉產品上,這又導致面粉企業之間競爭激烈,行業利潤率較低。據統計,2009年全國入統規模以上小麥粉加工企業共2787家,年生產能力約12167萬噸,當年小麥粉加工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66.1%,比上年降價1.5個百分點,產能過剩進一步增加。
產能過剩讓面粉生產利潤水平在整個糧食加工市場中處于最低的位置,據統計,2009年小麥粉加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558.1億元,利潤總額26.3億元,利潤率僅為1.7%,為糧油加工行業最低。
國內一家大型面粉生產企業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生產一般的面粉產品利潤率在5%左右,中高檔的面包粉、糕點粉等專用粉利潤率要高出很多,達到20%左右。
上述人士說,內地面粉加工企業并不是沒有看到專用粉的發展前景,主要困難在于缺乏人才和技術積累,另外內地生產的高等級小麥數量不多,適合做專用粉的原糧支撐不夠,需要進口;加上南順等港資、外資企業多年耕耘內地市場,與高檔餐館、賓館以及食品加工企業長期合作,內地企業不但要解決技術問題,還要突破銷售渠道,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