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發出了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限行令。
5月27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能源高峰論壇上,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今年原則上不再審批兩高行業產能擴大項目,并將重點限產兩高行業的存量產能。在講話中,解振華重提“將采用鐵的手腕進行整治”。
減排壓力,是發改委此舉的直接動因。解振華指出,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淘汰的產能發展迅速。
在解振華看來,距“十一五”減排計劃完成還有不到一年時間,但減排局面仍不容樂觀。“目前已經扭轉了十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上升的趨勢,十一五前四年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4.38%,但離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承諾還有很大距離。”
為了確保“鐵腕政策”落實,解振華表示,“今年底實行問責制度”,“我們將會對一百多個企業和各級政府實行問責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石化和化工行業,今年首次被發改委在公開場合點名,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六大行業,成為今年一季度減排不力行業。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石化、化工都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在減排重壓之下,給兩大行業瘦身將不可避免。而部分地方小型石化化工項目,或將被關停。
但一位中石油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幾大石油公司都在沿海布局一體化項目,但這些項目的節能減排技術都比較先進,“比如,中石化去年就已經完成了十一五減排任務。”
而在幾大巨頭的夾縫中生存的地方小型煉廠,將面臨更大的節能減排壓力。
2010年一季度,山東化工、建材、電力和冶金等高耗能行業產能增加快速,其中化工領域,合成氨、純堿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3.8%和58.83%。山東省節能辦表示,這已使山東化工行業面臨的節能形勢非常嚴峻。
一位山東地煉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原油漲價且油源進口被幾大油企控制,從今年開始,一些山東地煉企業開始由煉油轉做化工,“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