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English
- 信托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編號: TC001160
不久前有同事吐槽:他的小孩生病時,大多去私立醫院就診,可目前境內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多半只報銷公立醫院的醫藥費,個別公司的高端醫療險雖覆蓋私立醫院開銷,但要么只面向企業團體客戶,要么只能以家庭為單位投保,而且保費動輒數萬元。
「這不是怪事嗎?內地金融業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居然還『有需求,沒供給』!」這位同事開始把目光轉向香港保險市場。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可不少。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長期保險業務臨時統計數據顯示,內地訪客購買的香港人壽保險保費占香港個人業務新單總保費的34.2%。
流往境外的保單中,有些「大單」是投保人通過境外公司在境內非法設立的代理機構購得,名為投保實為洗錢。對這些「地下保單」,保監會等部門上半年已進行了嚴厲打擊。
還有許多流往境外的「地上保單」是市場的合理選擇。一些內地居民不辭辛苦去香港投保,并且為之后「飛來飛去」辦手續、處理糾紛做好了心理準備,是因為香港保險產品確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內地的重疾險一般只保35種左右的疾病,香港則可保60種左右;自閉癥、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在內地少有保險公司肯承保,而香港公司均納入承保范圍。再如,在內地,重疾險投保人患病后,保險公司只給予一次性賠付;而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預支保額,保險合同繼續,再次患病可再預支保額……
保單流向境外,值得內地險企反思。
2015年,我國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過2萬元大關,保險保障需求快速增長,保險業資產總量、機構主體數量都已上了新臺階。但從市場供求關係看,顯性需求難以滿足、潛在需求無人開掘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內地保險業缺乏精耕細作的能力。業內人士坦言,之所以不敢針對私立醫院開發重疾險,是受限于風險管理能力不足,擔心「放開」后醫療費用失控。另一方面,是缺乏精耕細作的動力。內地保險業置身世界上最肥沃、最具成長性的市場,即使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水平不高,也能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天養活」的優渥條件會滋生惰性。不可否認,近年來伴隨行業改革提速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保險業競爭意識已有提升,但總體看,創新、挖潛等還是缺少一股子拼勁。否則,怎么會有老百姓想買卻買不到的保險?怎么能坐視數百億元的保費流向境外?
把保單留住,圍追堵截不是辦法,內地保險業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自身「顏值」,提高供給質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確定位,回歸保障本分。
風險保障與管理始終是保險業的看家本領,也是其不可替代的金融功能。保險人首先要立足百姓養老、醫療、健康等民生保障需求以及國家防災防損、安全體系建設等需要做好主業,而不能捨本逐末,熱衷于單純扮演「集資、投資、分紅」的理財者角色。
從消費端看,理財是保險保障衍生出來的功能。從行業發展看,保險資金是優秀的機構投資者,能為國計民生輸送資金,但可持續的投資能力必須以令人滿意的保障功能為前提。說白了,大家是為了「保險」才把錢交給險企。眼下,一些公司為了保費盡快上規模,輕視保障這一「本分」,靠高現金價值產品和投資驅動負債模式來實現「彎道超車」,這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智做法。
回歸保障主業,需要保險企業直面市場空白和難點,沉下心做功課,以產品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滿足并培育百姓消費需求;需要監管部門建制度、定規矩,放手不放任,以健康的市場機制倒逼保險公司增強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引領行業不斷走向成熟。
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給內地保險業打了一針「清醒劑」。別抱怨,別等待,「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注冊香港公司的好處多,設立公司流程簡單,成立公司費用少。
注冊英國公司成為全球商人們的熱地,速度快、流程簡單、費用低。
設立納閩公司可以達到稅務減免、股權保護、資金運作流暢等優勢。
注冊開曼公司無限制貿易發展,無外匯管制,無需申報或繳納稅項。
BVI即英屬維京群島,優勢:免交離岸貿易稅、保護受益人身份。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市場機制和最大的消費市場。
塞舌爾特別執照公司(CSL)為您定價轉移建立良好的商業實質。
馬紹爾公司有助于國際貿易、證券買賣、信托及財產投資計劃等。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有力跳板。
阿聯酋是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出口國。外匯自由,匯率穩定。
可使用中英文公司名稱,允許遞交中英文的公司章程到政府公司注冊處。
了解海南自貿港公司注冊、年審、做賬、報稅、審計等工商會計財稅
瑞豐專業代理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等中國自貿區公司注冊。
瑞豐德永集團直接代辦全球近30個屬地的離岸公司注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