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English
- 信托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編號: TC001160
曾一度對中企投資另眼相待的德國,如今正敞開大門,歡迎中國資本的到來。
近日,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發布2018年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共有2062家外國企業落戶德國,創造了歷史紀錄。就投資項目數量而言,美國排名第一(345個),創歷史新高;瑞士以229個投資項目位居第二;中國名列第三,投資項目數量為188個;排名第四的是英國(168個)。
“這些數字顯示,德國是外國投資者最青睞的投資地之一。在德國投資的框架條件、市場規模以及地處歐盟中心的地理位置,是讓許多投資者信服的必要條件。這一點,從來自英國的投資顯著增長中可見一斑。”據GTAI總經理赫曼(Robert Hermann)介紹,GTAI的統計顯示,自英國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后,來自英國的投資項目數量在兩年內增加了34%。
對德投資向高科技轉變
報告顯示,與2017年的218個投資項目相比,中國企業2018年在德國的投資項目減少了14%。GTAI署長于爾根·弗里德里希(Juergen Friedrich)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項目的數量變化,并不能說明中國經濟的情況,只能說明中國企業更審慎地對待海外的投資計劃,“相較以往,中國企業更注重在大項目領域的投資。”
GTAI發言人貝林菲格(Andreas Bilfinger)補充說:“我們并沒有發現中企近年來有從德國撤資的情況,相反去年還新增了近200個投資項目,說明中企對德投資依舊保持健康穩定的態勢。”GTAI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超過1650個來自中國的綠地投資項目落戶德國,中國每年都被列入德國最重要投資國的前三名。
就具體的投資行業而言,中企去年對德投資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與金融服務,達18%;機械制造與設備達15%;汽車領域12%;電子與半導體行業11%;消費品食品10%。同時,中國企業所投資的業務范圍最多為銷售與市場支持30%;制造與研發為24%;零售19%;商業服務10%。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和研發領域上升5個百分點。
去年,在近200個中企對德投資項目中,弗里德里希印象最深的是中國電池行業巨頭寧德時代在德國的投資。去年7月9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此次生產基地主要研發、生產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共分為兩期,計劃于2021年投產,預計在2020年達產后可實現產能14Gwh,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0個。
弗里德里希表示,GTAI所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在德國的綠地投資,因此非常看重投資項目帶來的就業崗位,“寧德時代的這一投資,無論從項目體量,還是經濟效益來說,對德國至關重要,尤其是對德國的電動汽車行業。”
“多年來,我們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弗里德里希表示,“我們注意到,中國經濟已從產業密集型的發展轉向為注重高科技含量、鼓勵自主創業的形式。這種變化也體現在了對德國的投資項目中。”
不再以異樣眼光看待中資
除了中國經濟發展對海外投資產生的變化外,讓弗里德里希和貝林菲格都非常感慨的是,近10年來,德國輿論以及產業對于中國投資的到來也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弗里德里希回憶道,七年前,當中國機械制造行業巨頭三一重工進入德國市場,出資3.24億歐元,一舉收購了德國工程機械行業巨頭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90%的股份時,不僅在業界,也在德國輿論中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德國的機械設備制造業協會(VDMA)還大肆批評此舉。”弗里德里希說道。VDMA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協會,擁有3200家會員企業,均以德國制造業企業為主,諸如西門子、漢臣等均為VDMA的會員。貝林菲格也表示,德國的輿論也一度質疑這場交易,認為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
如今,弗里德里希認為,三一重工已經很好地融入了德國的機械制造業。“現在,VDMA對中國投資的態度更為開放和積極,他們把批評的矛頭轉向了德國政府,認為德國政府去年開始要提高收購并購的門檻是不明智的。”弗里德里希說道。
去年年末,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聯邦政府決定出臺更嚴格的規定,以限制外資收購。新規將歐盟以外外資并購德企的審查門檻從目前的25%股權下調至10%,規定僅限于涉及安全領域的公司。
不過,弗里德里希請中國投資者放心,在他看來,德國政府抬高收購門檻的政策象征意義更濃厚。“德國政府從來沒有實施過這項政策,而且這個政策不影響綠地投資”弗里德里希說道,“此外,這個政策也沒有針對中國。”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德國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資市場,“而三一的到來,證明了中國企業不僅僅是收并購,也能把企業發展得很好。這是個很好的案例。畢竟,在德國沒有諸如三一這類大型的機械設備公司去接盤行業內的破產企業。”
弗里德里希認為,10年來,德國機械設備企業已慢慢接受了現實:即在德國生產制造機械設備,然后通過亞洲伙伴,把產品銷售到亞洲。“(德國企業)增加了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交流,這是一個積極的轉向。”他說道。
貝林菲格也表示,如今,很多德國企業通過阿里巴巴網站,把產品銷往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很多德國企業單打獨斗開辟中國市場很難,但阿里巴巴的存在打通了這個環節。”此外,他也認為,當前中國企業在德國參與程度很高,德國媒體與商界對中資態度其實已與其他國家一樣,不再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中資。
德國各州熱衷中國市場
Markus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企業最熱衷的德國投資地為德國的北威州。去年,約有1270家中國企業投資北威州,為當地貢獻了1.67萬個工作崗位。緊隨其后的是黑森州(800家)以及巴伐利亞州(580家)。
對此,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經濟、勞工和住建部部長克勞特(Nicole Hoffmeister-Kraut)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州與中國伙伴的合作有30多年的歷史,與中國遼寧省和江蘇省是友好省。該州與中國的貿易逐年上升,2018年,巴符州出口到中國的貨物達159億歐元,中國占巴符州出口總額的7.8%;進口貨物價值達135.3億歐元,比去年增加了10.7%在巴符州最重要的出口國中,中國位居第二;中國也位列巴符州進口國排名第四。
就在今年2月,克勞特帶領巴符州商貿代表團到訪了中國的南京、杭州、上海和深圳,考察中國在汽車領域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看到中國在這些領域發展現狀,有助于德國企業對中國在上述領域技術上發展水平的了解。”她也看到了在數字化、自動化領域,中國與巴符州當地企業有很多合作的機遇。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經濟與科技合作投資促進局投資服務部主管托馬斯·霍夫曼(Thomas Hoffman)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已有約180家中企在巴符州投資,企業在帶來資金的同時,還幫助當地困難企業保留了大量工作崗位,“情況令人十分滿意”。
與主打機械制造發展的巴符州不同,有世界金融中心美譽的法蘭克福是最早與中國在金融市場合作的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市副市長馬庫斯(Frank Markus)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法蘭克福對于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非常自豪,“這一地位提高了法蘭克福在歐洲的重要性。我們非常注重與中國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在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虹吸效應下,法蘭克福匯聚了很多中國的銀行、航空公司等。我們希望未來,與中國的合作能從金融市場延伸到其他領域。”
馬庫斯還強調,對投資者進行國籍區分,是不明智的,“我們關注的是投資方案的利與弊。法蘭克福市政府促進友誼,而非敵對的貿易情緒。”
此外,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德國政商界人士均注意到了今年3月中國政府新出臺的《外商投資法》。作為360萬家德國企業發言人的德國工商大會(DIHK)對外經濟事務部負責人特萊爾(Volker Treier)在柏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這一方向完全正確,我們非常歡迎。”在他看來,這對于自由貿易與市場開放給出了非常好的信號,在當前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框架法案奠定自由貿易的基石。(來源:第一財經)
?注冊香港公司的好處多,設立公司流程簡單,成立公司費用少。
注冊英國公司成為全球商人們的熱地,速度快、流程簡單、費用低。
設立納閩公司可以達到稅務減免、股權保護、資金運作流暢等優勢。
注冊開曼公司無限制貿易發展,無外匯管制,無需申報或繳納稅項。
BVI即英屬維京群島,優勢:免交離岸貿易稅、保護受益人身份。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市場機制和最大的消費市場。
塞舌爾特別執照公司(CSL)為您定價轉移建立良好的商業實質。
馬紹爾公司有助于國際貿易、證券買賣、信托及財產投資計劃等。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有力跳板。
阿聯酋是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出口國。外匯自由,匯率穩定。
可使用中英文公司名稱,允許遞交中英文的公司章程到政府公司注冊處。
了解海南自貿港公司注冊、年審、做賬、報稅、審計等工商會計財稅
瑞豐專業代理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等中國自貿區公司注冊。
瑞豐德永集團直接代辦全球近30個屬地的離岸公司注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