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English
- 信托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編號: TC001160
“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在金融領域的優勢不會被削弱,只會把這張‘餅’越做越大,讓人流和資金能在可控的條件下自由流動,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能進一步增強。”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1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指出。
王冬勝認為,大灣區由最初寬泛的概念,到形成框架,再到推出具體的實際項目,正在經歷一個發展過程。
在打造財富管理中心、支持綠色金融或為“一帶一路”項目融資、擴大股票及債劵市場、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大灣區機遇無限。
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在大灣區內開展業務,可為區域內中小微企提供直接貸款,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同時,也支持他們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他指出,過往“一帶一路”項目大多由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向國有企業提供貸款參與,但當既有模式發展成熟后,可逐步轉向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混合模式發展,讓大灣區企業能夠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項目,推進 “一帶一路”的長遠發展。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王冬勝認為,大灣區的發展能幫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他也指出,為了解決最重要的境外人民幣回流問題, 大灣區內可以開放債券市場或是股票市場,設立如綠色債券等回流渠道,就可以讓貿易伙伴國將在貿易結算中獲取的人民幣進行投資回流,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循環機制,屆時將成為大灣區的巨大優勢。
他同時指出,針對部分聲音認為擴大人民幣的適用范圍跟規模或將削弱港幣地位,目前來講,雖然香港身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但人民幣相較港幣和外幣總和仍較少,港幣的地位不會在中短期內有什么大影響。
港幣仍需維持與美元掛鉤、讓行之有效的聯系匯率制度能繼續穩定市場。
思維敏捷,語速暢快,談到興奮處王冬勝從黑色西裝內袋中拿出一份研究報告,“這些不同的報告(提出的建議)有很多都是可行的,像金融產品、衍生工具等,這些在香港比較多,怎么利用好香港,維護‘一國兩制’的同時,也發揮‘一體化’的優勢。”他說,推動灣區內規則與標凖的統一與互認,對推進落實大灣區發展至關重要。
在此過程中,王冬勝認為,大灣區的發展將對金融領域專業人才產生極大需求,現時香港的專業人才可以應付。
但隨著區域內交通基建已日臻完善、稅務障礙在近日大灣區領導小組頒布的措施中也被掃除,若未來居住環境以及醫療條件等軟環境的逐步改善,相信會吸引部分港人落戶大灣區;
長遠而言,大灣區仍需要吸引更多來自海外及內地其他地區的專業人才去參與。
相較于人流、物流互聯互通上規則壁壘的破除,王冬勝幷不認為資金流的互通更加難以理順。
在金融監管等領域內,國際上已有廣受認可的一貫標凖,包括結算、清算、資本金管理等等。
未來需要聚焦的是兩地在規條方面的差異,幷在“一國兩制”制度及國家的法律框架下,減少相關規條間的差距。
“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大灣區的長遠發展,如果大部分人的看法是大灣區要跟國際接軌,那么就會有動力去跟香港接軌,因為香港就是跟國際接軌。”他說。
王冬勝認為,中央部署大灣區的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要打造國際一流的灣區。
香港目前還是國家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體系成熟,監管規范及條例與國際接軌,擁有內地城市短時間之內還難以企及的優勢。
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不但不會削弱香港在金融領域的這些優勢,反而會增強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在大灣區內的角色。
擁有7000萬人口和1.6萬億美元GDP體量的大灣區市場龐大,王冬勝認為,大灣區發展將助推整個市場越做越大,有利于香港穩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而近年香港正積極發展金融科技創新,大灣區則讓大家把看法擴大,為香港在金融創新領域帶來更多可能性。(香港中通社 記者楊威利)
?注冊香港公司的好處多,設立公司流程簡單,成立公司費用少。
注冊英國公司成為全球商人們的熱地,速度快、流程簡單、費用低。
設立納閩公司可以達到稅務減免、股權保護、資金運作流暢等優勢。
注冊開曼公司無限制貿易發展,無外匯管制,無需申報或繳納稅項。
BVI即英屬維京群島,優勢:免交離岸貿易稅、保護受益人身份。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市場機制和最大的消費市場。
塞舌爾特別執照公司(CSL)為您定價轉移建立良好的商業實質。
馬紹爾公司有助于國際貿易、證券買賣、信托及財產投資計劃等。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有力跳板。
阿聯酋是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出口國。外匯自由,匯率穩定。
可使用中英文公司名稱,允許遞交中英文的公司章程到政府公司注冊處。
了解海南自貿港公司注冊、年審、做賬、報稅、審計等工商會計財稅
瑞豐專業代理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等中國自貿區公司注冊。
瑞豐德永集團直接代辦全球近30個屬地的離岸公司注冊。
微信掃一掃